在政府部门主导的产业链专班引导下,博罗纺织服装企业出海之路正在进一步开拓。
日前,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博罗县园洲镇举行,SHEIN希音、服装星球、海外买家和博罗县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等供需双方现场开展对接洽谈,谋求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关系。这也是博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行动。
会上,“罗浮T恤”制造业区域品牌首次发布,服装星球与“织链云”签订合作协议。据悉,服务于本土纺织服装企业的“织链云”平台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
通过跨境电商等多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在博罗重新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建立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专班
纺织服装产业是博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这一行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彼时,依托毗邻港澳、交通便利及劳动力充裕等优势,港、澳、台商纷纷进入博罗,办起了“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技术门槛低、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制造业,迅速在东江沿岸拔地而起。这些年来,博罗逐步建成“纺纱—织布—印染—设计—成衣制造—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中,博罗占据近半。截至2024年底,博罗县共有纺织服装生产及配套企业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10%。2025年博罗县共有纺织服装规上企业73家,比去年增加9家,1—5月完成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20.8%。
其中,园洲镇是博罗县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有着悠久的行业历史。作为纺织服装行业起步最早的乡镇,园洲镇目前已形成集纺织、水洗、漂染、印花、绣花、制衣及辅料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09年,园洲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并连续4次顺利通过复评工作。
然而,尽管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博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全县64家纺织服装规上企业中,仅3家为亿元以上企业,占全县315家亿元以上企业的0.9%,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博罗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罗纺织服装规上企业皆为小规模企业,企业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纺织服装亿元以上企业在行业总体产值中占比长期低于5%,企业规模不够大,对本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性还不强,整体竞争实力不强,未能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针对这些痛点,2024年,博罗将时尚产业链(含纺织服装)列为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建立专班,以“一链一策”的精准施策方式,完善产业链培育机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博罗已建立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专班,专班设于园洲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下设办公室。
博罗提出,到2026年,力争全县服装产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
搭建上下游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不过,这些年来,博罗纺织服装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郑晓航坦言,近年受到国际贸易及关税形势的影响,外贸型的纺织服装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内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多数企业还是以代工生产为主,处于产业链价值底端,原创设计和品牌塑造能力偏弱,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较少,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自然受到限制。”郑晓航说。
在他看来,博罗纺织服装行业唯有改变思想,解决产业造血功能问题,打造自主品牌,才有可能突破行业“内卷”的恶性循环。
对于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介入,或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2025年博罗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研发、物流、销售等专业服务,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4年8月,博罗县政府就联合快时尚跨境电商领军企业SHEIN(希音),举办了首场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对接会,搭建本土纺织服装企业与县域外上下游产业的交流合作平台。活动中,近300家纺织服装企业与希音现场对接平台入驻事宜,部分参会企业自带样品,现场与上下游企业进行选品交流。
如今,园洲镇联合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协助广东织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织链云”平台。园洲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立足博罗纺织服装产业优势打造的纺织服装垂直链产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由园洲镇引进落户,通过创新的“产业+平台+生态服务”模式,深度整合承接惠州纺织服装上下游垂直产业链线上资源,精准对接供需双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匹配困难、原材料供应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还特别推出“罗浮T恤”制造业区域品牌项目,把设计、制造、出海、营销有机结合,提升博罗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竞争力,为博罗纺织服装产业在国内外市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线案例
数字化升级助企业生产效率翻番
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在各种控制系统的协调配合下,衣架进进出出,被准确送入指定的工作站;工人完成本工位的工序加工后,系统准确记录产量、工时,按照设定的工序要求优选进入下一个工位……
在位于博罗县石湾镇的佳都惠州制衣有限公司(下称“佳都制衣”),经过数字化升级改造后的生产车间,正在成为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投入1500多万元建设的全新智能吊挂包装生产线,减少了原本需要人工搬运的环节,依靠电脑自动分配并提示衣架分配速度,衣服不落地,不易脏、不遗漏,生产效率比以往翻了一番。
佳都制衣总经理张林清告诉记者,企业从2008年落户博罗,从小小的代工厂起步,如今已与12个国内外运动品牌建立合作,为其设计和制作运动服装。目前,佳都制衣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市场占有率达到近25%,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梭织类服装生产企业。
如今,每年有300万件成衣从佳都制衣出厂,远销国内外,完成一场本地工业品的“全球旅行”。在这里,从样式设计开始,经历打样、客户确认版型、实验室检测等环节后,一款服装才能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其中,在实验室检测的流程就需要超过两天——接受检测的样品需要接受连续10次、每次60分钟的洗涤,每次洗完烘干后,又进入新一轮洗涤。
2021年,佳都制衣投入1500多万元,启用了全新的智能吊挂包装生产线,减少了原本需要人工搬运的环节,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新的ERP系统也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打通了供应商和客户系统,免去了原来需要纸质文档确认的环节,实现系统自动下单和接单。
“我们很有信心,未来订单量将会保持稳步增长,奠定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张林清说。
下定决心扎根石湾的佳都制衣,为这片土地投出了新的信任票。2023年11月,佳都制衣位于惠州博罗产业园区的新厂区正式动工,占地23560平方米,建设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端智能服饰制造产业园,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总额约3.6亿元,年税收可达1500万元,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这一项目即将迎来正式投产。
-相关
“罗浮T恤”区域品牌首次发布
继农业领域的“罗浮山”区域公共品牌之后,以“罗浮”为名,博罗再次打造一个制造业区域品牌——“罗浮T恤”。
在日前举行的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罗浮T恤”区域品牌首次公开发布,集成设计、制造、出海、营销于一体,推动博罗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罗浮T恤’并不是一件实体的衣服,而是博罗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品牌的代称。”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郑晓航说。未来,被授予“罗浮T恤”区域品牌的企业,将共同参与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将本土纺织服装品牌推向国内外市场,形成区域品牌知名度。建立“设计师数据库+趋势研究院”,为制造企业提供流行色、功能性面料等前瞻性研发支持。同时,推广“数字孪生设计系统”,实现设计稿到生产线的无缝对接,缩短打样周期。
“制造出海”,是打造“罗浮T恤”区域品牌的关键抓手。郑晓航介绍,将在会员单位中推进“智慧工厂+小单快反”模式,满足跨境电商48小时极速交货需求。此外,建立跨国产能协同平台,整合东南亚乃至国际缝制优势与国内高端面辅料产能,实现面辅料直接出海。
未来,“海外设计中心+本土化工作室”的合作模式,将在博罗纺织服装行业逐渐普及。通过设计端“出海”,将海外文化融入到设计和生产环节,可以实现“一键定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据悉,“衣脉传承,青年赋能”时装秀活动将于近期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将根据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相关元素,设计特色服装,与博罗本土供应商联动,推出首批“罗浮T恤”实体产品。
-声音
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郑晓航:
反“内卷”首先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我们拿着20年前的旧船票,已经登不上今天的新客船。”在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郑晓航感慨道。
在博罗县园洲镇扎根纺织服装行业多年,郑晓航对这一传统行业有了新的认知。“园洲镇作为博罗县纺织服装行业的重点区域,有着悠久的行业历史,上世纪80年代,园洲成立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是做纺织的。”在郑晓航看来,尽管产业根基深厚,如今当地的纺织服装行业却已经高度同质化,行业价格、销售渠道“内卷”现象严重,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知道“卷”的原因,才能打破“内卷”。郑晓航认为,从短期来看,纺织服装企业反“内卷”首先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拥抱产业转型和技术改造的契机,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从长期看,则是要形成抱团发展的态势,打造更有知名度的区域品牌。
郑晓航介绍,此次园洲镇联合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广东织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织链云”平台,将携手服装星球跨境出海产业平台,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全球化供应链渠道”的纺织服装产业出海生态,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助力博罗乃至惠州纺织服装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