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纺织在线!
关注我们
service@fangzhizaixian.com
全部产品分类
云南祥云:“鸿雁人才”回故乡栽蚕桑
   https://www.fangzhizaixian.com 2025-09-01 15:39:16 来源:云南省祥云县茶桑工作站
核心提示:  在篮球场的一角,松梅三组秦自辉数着红彤彤的百元大钞,晒得微黑的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  在祥云县茶桑工作站的指导下,秦自辉一上手就养出了高品质的蚕茧。  像秦自辉这样的栽桑养蚕“接班人”在祥云还有很多。涌现了一大批蚕桑专业户和养蚕大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随着“鸿雁人才”回故乡、建家乡,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山绿、民富、产业兴的宏伟目标。以前只有在古诗中才能领略到的这种恬静舒适、富足美好的农家景象,而今,在祥云县栽桑养蚕的97个村已成为一种常态。蚕桑产业已成为祥云县促进农

  10月31日,走进花红柳绿,风景如画的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在村委会大门正对着的篮球场上,近20吨的蚕茧一袋挨着一袋,如红、绿、白镶嵌的图腾,占据了大半个篮球场。

  一些年轻人骑着三轮车、摩托车、微型车、货车拉着又大又白的蚕茧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称茧处、结账处蚕农们笑得合不拢嘴,好一幅秋收的绝美蚕景图。

  在篮球场的一角,松梅三组秦自辉数着红彤彤的百元大钞,晒得微黑的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今年39岁的秦自辉告诉我们,他原来在浙江打工,如今父母岁数大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选择扎根乡村,继承父母的种养技术,开始深耕经济作物种植,具有“短、平、快”优势的蚕桑当仁不让成为他种植清单里的“宠儿”。

  在祥云县茶桑工作站的指导下,秦自辉一上手就养出了高品质的蚕茧。“以前父母养的时候,最高就是四五十元一公斤,今年我回来接手养殖,茧价一季比一季高,这一季晚秋蚕60元一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家的高出二三块钱。”秦自辉兴奋地说,“我家共承包了20多亩桑园,这季晚秋蚕养了16张,全部采完能够卖到38400元钱,全年养了60多张,预计能够卖到近15万元钱,比出去打工划算多了,在家门前干活,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像秦自辉这样的栽桑养蚕“接班人”在祥云还有很多。近年来,祥云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的目标,聚焦人才振兴、产业振兴,通过政策引导、服务对接、乡情感召等方式,鼓励青年群体“鸿雁人才”回故乡、建家乡,以人才回乡带动资金回流、信息回传、技术回哺,有力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据祥云县茶桑工作站站长王加辉介绍,祥云县围绕人才振兴的要求,以“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建基地、强基础、壮支柱”的指导思想,本着“栽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加大蚕桑生产技术指导,积极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塑料大棚养蚕等蚕桑生产技术,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县有10个乡(镇)、97个村栽桑养蚕,累计桑园面积达93975亩,其中桑园面积达1万亩以上的有5个村,桑园面积达1000亩的有31个村,从事蚕桑产业的农户达16000多户。涌现了一大批蚕桑专业户和养蚕大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桑园,曾经是石漠化严重、深度贫瘠的山地。随着“鸿雁人才”回故乡、建家乡,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山绿、民富、产业兴的宏伟目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以前只有在古诗中才能领略到的这种恬静舒适、富足美好的农家景象,而今,在祥云县栽桑养蚕的97个村已成为一种常态。蚕桑产业已成为祥云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在线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在线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angzhizaixia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纺织在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 |  m.fangzhizaix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