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纺织在线!
关注我们
service@fangzhizaixian.com
全部产品分类
拉萨绣娘到常州“取经”
   https://www.fangzhizaixian.com 2025-09-01 23:29: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29日
核心提示:  31岁的边巴曲珍是西藏拉萨林周宗雪妇女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此外,该校在课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藏族同胞的实际情况,将扎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融入教学活动中。  在学校的联系下,边巴曲珍来到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学习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三宝”的制作过程。边巴曲珍惊讶地发现,这么大的一个车间,只需两名工人操作。  10月23日,边巴曲珍“学有所成”回到家乡。

  针线在边巴曲珍手中“飞舞”起来,她熟练地做着一支寓意吉祥的葫芦样香囊,“我在常州学习了刺绣、盘扣、扎染、香囊制作、乱针绣等技术”。这个拉萨绣娘希望将亲手制作的香囊装满藏药,送给家人。

  31岁的边巴曲珍是西藏拉萨林周宗雪妇女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2016年合作社成立后,心灵手巧的她就成为“主力”,她与同事们靠着加工毛毯、地毯补贴家用。

  今年9月,拉萨市妇联的工作人员找到边巴曲珍,告诉她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将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手工编织与实用技能”培训。听说可以去学到编织等方面的新技术,边巴曲珍十分激动。

  10月9日,边巴曲珍和其他17位藏族同胞从拉萨辗转来到常州,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提前做了许多“功课”。他们了解到藏族同胞更习惯吃牛羊肉,便提前联系食堂,规划好每日食谱。深夜,奔波了一天的边巴曲珍刚到学校,就吃上了热乎的饭菜,“口味非常好”。

  此外,该校在课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藏族同胞的实际情况,将扎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融入教学活动中。边巴曲珍听课很认真,还主动为年纪较大的藏族同胞当起翻译。

  课堂上,边巴曲珍“脑洞大开”——能否将扎染、刺绣技术,运用到有藏族特色的毛毯制作上?加入高山的设计元素,这些毛毯就会显得庄严。她还主动提出,能否近距离地参观学习传统手工艺大师制作刺绣作品的过程。

  在学校的联系下,边巴曲珍来到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学习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三宝”的制作过程。

  该校染织艺术设计教研室教师、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还带领边巴曲珍感受“乱针绣”的基本针法。在手把手地教学下,边巴曲珍学得很快,她还成功在T恤上绣了一个小图案。

  “我们会按照实际的进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该校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说,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18位藏族同胞的刺绣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一提起现代纺织,她们表示,几乎没有进过工厂车间,也并不了解工业纺织的过程。

  于是,该校与常州当地的一家纺织工厂取得联系,边巴曲珍第一次走进现代化的纺织工厂。在一个大车间内,几十台机器隆隆作响,飞速加工着精美的服饰。边巴曲珍惊讶地发现,这么大的一个车间,只需两名工人操作。

  “两个人居然能干这么多活!”边巴曲珍心里想着:要是有一天,合作社也可以有这样先进的机器,那我们就能做出更多毛毯了。

  10月23日,边巴曲珍“学有所成”回到家乡。在合作社内,她把在培训中学会的各项技术传授给当地妇女。看着绣花针在边巴曲珍手里不停地“变魔术”,老乡们充满了羡慕:“我们也要抓紧学习。”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在线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在线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angzhizaixia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纺织在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 |  m.fangzhizaix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