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乌苏市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桑蚕茧产业发展,构建“种桑-养蚕-缫丝-织绸-销售”全产业链体系。今年,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的新疆丝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增加生产线、采用新技术等措施达到日产丝量1000公斤、年产值400万元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推动乌苏市“种桑-养蚕-缫丝-织绸-销售”全产业链体系迈上新台阶。
8月18日,记者在新疆丝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的缫丝车间内看到,自动缫丝机高速运转,工人们正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操作。为确保生产质量,公司从广西聘请资深缫丝技师,针对挑选蚕茧、煮茧火候、设备参数调节等关键环节,对本地员工进行手把手培训教学,系统传授实操经验。
新疆丝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缫丝技师李瑞芳说:“我来自广西,这次过来主要是给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希望能把实用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提升技能水平。”
缫丝环节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上游养殖端的高效供给。为推进桑蚕茧丝绸智能化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杭州印绣丝有限公司在乌苏市注册成立了新疆新锦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创新采用恒温恒湿的封闭养殖技术,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参数,突破传统养殖中季节、气候对生产的限制,实现全年不间断养蚕。
新疆新锦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田小平说:“目前车间月产鲜茧5吨,提供就业岗位20个。乌苏这边气候干燥,比较适合蚕的生长。”
乌苏市桑蚕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乌苏市民王彩兰说:“我月薪4000-4500元,这儿离家近、工资按时发,很安心。设备都是自动化的,学得快、上手也快,这份工作挺不错。”
乌苏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桑蚕茧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基础。乌苏本地蚕茧个头大、茧层厚,单个蚕茧抽丝长度可达1300米,依托这一优势,新疆丝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在加工环节实现原料高效转化,260公斤干茧即可生产100公斤蚕丝,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疆丝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杨杭杰说:“我们是恒温恒湿的一个封闭式的智能化养蚕。目前正在增加缫丝设备六条线,每天的产丝产量可达1000公斤,我们会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产能,把丝绸产业做好做大做强。”
近年来,乌苏市通过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扶持重点企业、优化产业配套等措施,持续推动传统桑蚕养殖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如今,从桑树种植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已全面贯通,不仅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为乌苏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