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纺织在线!
关注我们
service@fangzhizaixian.com
全部产品分类
巴马种桑养蚕“吐金丝” 粤桂协作“斩穷根”
   https://www.fangzhizaixian.com 2025-09-01 12:5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  所略乡所圩村种桑养蚕基地是粤桂帮扶资金援建巴马的一个桑蚕种养基地。在该项目带动辐射下,该村群众种桑养蚕45户122人,2021年种桑养蚕户户均增收3.5万元。正在基地喂蚕的所圩村村民韦春白向记者介绍。2022年,他养第一、第二批养蚕共收入4万元。  通过注入启动资金,示范推进与技术帮扶等措施,把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所圩村种桑养蚕发展了质的改变,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更高了。  陆凤月是甲篆镇兴仁村村民,两老年近70岁,因晚年痛失两个爱子,给这个并不算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基地的带动下,兴仁村种

  在粤桂协作工作中,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运用粤桂帮扶资金,通过产业扶持、示范推进与技术帮扶等措施,引导群众发展种桑养蚕种产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带动其他群众增收,实现整村致富。

  “基地第一期、第二期共有蚕房8个,但还是不够用,所以现在我们计划做第三期。”在基地门口。所圩村委副主任欧天辉向我们介绍了基地的近期发展情况。

  所略乡所圩村种桑养蚕基地是粤桂帮扶资金援建巴马的一个桑蚕种养基地。基地2021年初开工建设,占地面积7.17亩,实现了当年开建,当年实现效益的一个项目。在该项目带动辐射下,该村群众种桑养蚕45户122人,2021年种桑养蚕户户均增收3.5万元。

  “今年第一批我养了1张蚕子收入3000元,第二批养了2张蚕子,收入6000元。”正在基地喂蚕的所圩村村民韦春白向记者介绍。今年她已经60多岁了,没有外出务工的条件了。在家养蚕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大蚕“上树”时,她还聘请邻居几个姐妹来帮自己务工。

  在所圩村像韦春白这样的例子还在很多。村民罗国琪是所圩村种桑养蚕大户。每年以600元的地租租种本村村民的土地种植桑苗。2022年,他养第一、第二批养蚕共收入4万元。现在正在养第三批蚕,第三批预计可以收入2.6万元以上。罗国琪向记者说,自己做过建筑工,杀过猪……,感觉还是种桑养蚕比较“接地气”,是老人、年轻人都可以发展的产业。“现在我每天请四五个工人来帮忙帮捡桑叶,到捡蚕茧的时候,每天请10多个,现在每天都有4、5个村民过来跟我交流养蚕经验。”

  通过注入启动资金,示范推进与技术帮扶等措施,把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所圩村种桑养蚕发展了质的改变,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更高了。

  陆凤月是甲篆镇兴仁村村民,两老年近70岁,因晚年痛失两个爱子,给这个并不算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种桑养蚕给这个家庭看到了生活的曙光。“我有2个孙,一个在巴马读高中,一个在月里读初中。我们养蚕送他们读书,。”陆凤月向记者透露,她每批养2张蚕,每批可收入,每年可以得十几批,虽然生活过得不算富裕,但还可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

  “现在个个养蚕基本上都有点钱了,家家都起有好房子啦,车也买得有了,家家基本上生活也过得好了。”兴仁村村民黄桂香向记者介绍种桑养蚕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基地的带动下,兴仁村种桑面积超1800亩,受益群众140户630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群众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在线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在线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angzhizaixia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纺织在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 |  m.fangzhizaixian.com